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5-26 18:07:49
靠谱的生态农场长啥样?星级大厨多年的一线采购经验秘籍与你分享编者按:消费者要想寻找靠谱农场,最好的方式是亲自去实地探访。但有很多号称生态有机的农场是不对社会开放的,拒绝任何消费者参观。对于这样的农场不值得我们信任。那大家到了一个生态农场后,怎么样能判断出他的好坏呢?一般的情况有如下8看就基本得出结论。
2,看时间:生产管理者是否长期在农场,如果管理者长期不在,现场管理完全失控的农场,多半不靠谱。
3,看目的:农场主经营农场的起心动念,兴趣、爱好、公益、生活态度?还是仅仅为了抓住一个机会赚快钱?
4,看能力:农场主和主要管理者的有没有,从事安全农业的能力,生态农业除了需要的专业农业知识,还要有环保知识。
5,看品相:十字花科的蔬菜,比如夏天,如果萝卜、西兰花、小白菜一点虫眼都没,极大可能是用过很多次农药。
8,看评价:和农场参与生产的农民兄弟和周边的村民聊天,也许个别人会说假话,很少所有人都一个腔调说假话吧。
生态农业的说法版本很多,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对于生态农业的理解与标准。但在生产过程应该尽量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是一主要标准,包括对于化石能源、化学肥料和农药、激素、抗生素、化学食品添加剂、塑料制品、饲料、外来微生物、外来的有机肥等等的依赖;生态农场应该尽量以自给自足的方式来种植和养殖。今天就分享一位美学生活达人的考察心得,供各位朋友学习参考。
摄像头是现在很多生态农场中流行的装备,说是消费者可是随时随地观看监视录像。个人认为这很没必要。一方面,要造假太容易了,录像基本都是通过农场官网来播放,想放什么当然是农场说了算。另一方面,很多事情更是说不清的。比如一位农场主跟我抱怨过,一些客户看了他们的监视录像就打电话举报,说看到有人喷农药了,农场主有口莫辩“其实我们喷的是生物农药啊!”可是消费者怎么看得出来喷雾里面成分是什么?就算得到解释了,举报的那个消费者依然会心里没底。没有对于人的信任,一切摄像头都是摆设。
关于检测这件事,一句话评价:“检测仪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当然,有些农场会让消费者自行抽样送检随后再报销费用,但是,某些农残没检测出来,可能是因为药物已降解了——假如的确如此的话,一方面,农药降解产物并不一定完全无害;另一方面喷农药的过程对于生态环境的伤害,是已经发生且不可逆转的。
至于有机认证,在我国还是处在起步阶段,负面报道很多。光凭一张证书真的说明不了问题。但是我们最好也不要把经过认证的有机农场都“一棒子打死”,他们当中还是有相当多在真正做实事。要想找放心食品,一大忌讳就是以偏概全。亲自实地探访、认识农人,是辨认线、“无污染”的环境
绝对无污染的环境并不存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的确污染严重,但是京郊越来越多的生态农场出现,正是能够修复污染的积极行动。作为北京居民,购买京郊农场的生态食材,一方面因为运输路途更短所以更新鲜、更低碳,另一方面对于距离自己住处较近的农场,消费者才更有可能多次前往参观,甚至和农人成为好友、实现真正的放心消费。
本节内容和考察生态农场这件事本身看上去没啥直接联系,但说白了,是认识的必备步骤。从哪里来?不是从我这里,不是从任何专家那里,而是从每个人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中来。
如果还没这么做过的话,下次外出度假,试试别去热门景点,别再走马观花,找一片相对天然的、僻静的森林、湿地或是草原,在那里慢慢地发几天呆。在这发呆过程中,有些问题是非常值得每个人考虑的:为什么天然的生态系统中物种如此丰富多样?为什么没人施肥浇水打药,野生的植物也能茁壮成长?为什么老天不会让表土裸露,而是要让它长满野草?……再反思,为什么人类的农田里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很多时候动植物反而长不好?
我们总在说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多么严重,但是假如没有亲眼见证日常消费的上下游,我们不会意识到问题真正的严重性。尽管这些地方会让人不悦,但还是试着去亲身接触下吧。寻找到自己所在地的公益环保组织,他们可能会不定期组织类似的活动。这样做是为了反思,我们在自然中的角色究竟是什么?要让后代有活下去的可能性,我们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不考虑这些问题,就不会认同我本文所说的——生态农业要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关注食品安全的很多城市人会抱怨农民“没良心”。但是我们不妨亲自去农村走走看看,去认识“农村空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去问问农民他们如何种地以及为何要这样做……农民是真想给城里人“下毒”?还是不得已而为之?都说农药有害,但是这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咱们不如去农村闻闻喷药的时候空气里到底是什么味吧,问问农民他们打完药之后身体都是什么反应?也需要仔细看看,被化肥“喂养”了二三十年的土地究竟长什么样?土壤板结、缺乏有机质到底是啥意思?这和森林、荒草地里的土壤有什么区别?……在农村值得观察的事物太多了。
还没去农场实地参观之前,我们可以先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来做初步了解,看看一家农场的人到底用不用心。如果每天发的全是抄袭剽窃的文字和图片,总是夸夸其谈、没有实质内容、对于农事一问三不知,那基本就不用去农场实地看了。
当然了,网络联系再多,也比不上面对面的沟通。靠谱的人,才能生产靠谱的食物,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判断方式:
看农场主是否善良诚恳,是否乐于分享、容易沟通,是否在用心研究农业,比如如果连有机绿色无公害是啥区别之类的问题都答不出,就不用考虑了。
看农场主的价值观。想赚钱没有错,但是赚钱有很多种相对更容易的方式,如果只对发财感兴趣,没必要非来务农。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做生态农业很容易造假。
看农场成员的饮食方式,他们是否吃自己种养的食物?不关心自己餐桌的人,没必要关心别人的食材是否安全。
看农场团队是否乐于学习,是否常常在进步。外行做农业很艰难,但咱不怕外行、不怕不完美,就怕不愿学习还自以为了不起的人。
看农场是否有长久打算,是否下力气培养年轻人才。如果仅仅是少数领导者在指挥着一群老年农民干活,不一定不靠谱但是前途堪忧。虽然很多农场主抱怨“招不到年轻人”,但据我观察,在真正有创新意识、管理得当的生态农场,年轻人是不缺的。
针对以上的第二条举个例子。“价值观”这个玩意有的时候可以稍微装一下,但是有些人装得不那么到位,说着说着就说漏嘴了。比如我去过一个设备比较高端的果园,老板的谈话非常“实际”,不怎么关心如何恢复生态,而是一个劲说怎么让果树反季节结果,很自豪地夸耀樱桃早上市1个月可以多赚多少多少的钱,他种樱桃的那个大棚看上去现代化但后墙非常不保温,冬天需要烧大量煤给大棚加温。我质疑说这个烧煤消耗也太大了吧,他说没事的,春节时的樱桃超贵还供不应求!(建这种大棚也是为了有补贴)这种为了赚钱完全不顾自然规律不顾环保的做法,我只能呵呵了。相比较,很多踏实认真的农场主过着自愿的简朴生活,知足常乐,聊天时滔滔不绝讲的都是实在有用的耕种心得、对于动植物的最细微的观察,农场里一草一木一虫他们都知根知底,是最棒的自然导赏员……甚至说到很投入的时候眼里会放光!他们不仅是农人,而且是自然观察家,这个只能靠时间积累,是绝对“装”不来的。这类认真的农人有些已经实现盈利,但赚钱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多和他们聊聊就会体会到。
健康的土壤,是一个生态农场的根本和重中之重。现在很多生态农场刚刚起步,土壤还没有恢复到多么好,但是仅仅看看在改良土壤方面做出的投入多少中欧体育,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用心程度了。所以,记得考察农场时一定要问 “你们如何改良这里的土壤?”
有的生态农场会说自己不用化肥,而是购买有机肥来使用,但是有机肥的来源是有很大疑问的——比如其中是否有工业化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含抗生素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城市污泥、转基因豆粕等?是否掺杂了化学合成成分?加工工艺如何,是否已腐熟完全?如果能清楚说出有机肥来源,那还可以接受;如果一个生态农场对此问题毫不关心,多半是不靠谱。
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地膜——地膜不可降解,不易回收,对于土壤微生物有害,不利于土壤结构改良,且地膜本身就有一定毒性。
自制堆肥——最好用农场本地的、安全的原材料,比如废弃蔬果、秸秆、花生粕、厨余垃圾、自养动物的粪便等等。或和附近的生态养殖场合作以获取安全的堆肥原材料(针对专营种植业的农场而言)。
立体种养——比如稻田养鸭、果园养鸡等等,都是一举多得,既可以获得安全的动物粪肥,又能对杂草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不至于让杂草疯长,还能帮农作物除虫。但也需要注意把握数量,养殖动物太多的话会对土壤有负面作用。
以上这些没必要都做到,但都是可以选择的改良土壤的方式。如果某个生态农场没有任何类似的措施,基本上就是没有在认真对待生态农业。
另外,对于“适当保留杂草”这一点,还是有很多争议的,大多农人认为杂草会争夺养分和水分、所以要将草除干净。但是通过对天然生态系统的观察,以及对一些比较成功的自然农法农场的观察,我个人认为,多样化的草对于土壤改良、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措施都无法替代的。另外很多杂草其实是野菜或草药,只是它的价值被长时间忽略了。
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害虫和益虫,这两者的区分完全是从人的需求来定义的。在农田当中,害虫指的就是吃植物的虫子,益虫指的是吃动物(即害虫)的虫子。而我们知道,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种群个体数量就越少。农药会把害虫益虫一块杀死,害虫数量本身就多,被杀死一大部分后还是有很多个体幸存,因此种群恢复得快;益虫数量少,喷农药后种群恢复得相对更慢。这样,生态平衡便会被打破,虫害爆发即根源于此。在真正原生态的环境中,很少有某种虫大面积肆虐、无法控制的情形发生。所以,做生态农业,绝不是说把化学农药换成天然农药就可以,不是某段时间内没爆发虫害就算成功,而是要花很多精力在生态修复中,这样才是做长久打算。
考察农场时,我们消费者不需要携带农残检测试纸,更不会也不必要使用大型检测仪器,但必须要打开各种感官,仔细观察。可以选择的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有比如:
间种套种——凡是观察过天然生态系统的人都知道,大面积单一化生长的植物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生态农场应该尽量不采用大面积单一化种植,而是小面积多样化;并且采用植物伴生的方法,趋避害虫、吸引天敌动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增加蜜源、增加微生物多样性、避免病虫害大规模传播的可能。
同类作物种植多个品种——比如即便是大面积种植水稻,也可以将不同品种交错种植,降低病虫害爆发几率。
适当保留杂草——如果农田除了农作物以外,啥草都没有,那么害虫没得选,只能吃农作物,害虫也很无奈的!另外,各种各样的草,还会给更多样化的益虫提供栖息地。
种植香草——比如万寿菊、香葱、罗勒、薄荷、艾草、柠檬香茅、薰衣草、除虫菊等,香气浓郁,能够起到一定的驱虫作用,有些本身就会分泌杀虫杀菌物质。这些香草大多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能够吸引授粉昆虫。
饲养天敌昆虫——比如某果园饲养螳螂来对付害虫,效果很好。还有家有机菜园,养了捕食螨来对付红蜘蛛,养丽蚜小蜂防治粉虱。当然,最终目标不是要一直人工饲养益虫,而是让益虫在农田里真正“安家落户”、持续地自行繁衍。
饲养授粉昆虫——比如在种植西红柿的大棚中养殖熊蜂(没有养蜂又没有用授粉器的就可能是激素授粉)。有的生态农场还参与了保护和繁殖中蜂的行动。
营造人工林或湿地——比如有些农场不是把农作物种得满当当,而是留下一些地块种树种灌木、挖池塘做人工湿地,给更多生物比如蛙类、鸟类、蜻蜓等创造生存的可能性。人工湿地还可以起到蓄水以及污水净化的作用。
另外,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当中的“食物森林”,是营造生态多样化农田的最佳典范,不过营造食物森林耗时很长,我个人目前还没听说过国内有成型的例子。期望未来会有。
以上措施当然也不必要全部都做,但用心的生态农场必然会采取其中一部分做法。如果一家农场号称生态、有机,但是土壤里没啥蚯蚓粪、除了菜就是干巴巴裸露的土、没有鸟叫虫鸣一片死寂,农人也对生态修复的话题漠不关心……那多半是不靠谱的。我们实地参观的时候,也最好别逛一遍拍拍照就了事,而是最好慢慢走加上时不时蹲下身、挖挖土,去搜索和观察那些“渺小”但很重要的生灵。农残检测信不过,但是农田里各种小生物的生活状态是没法假造的。
生态养殖成本是巨大的,目前大多养动物的农场无法做到饲料上的自给自足。但是如果能打造比较好的养殖环境,加上非转基因的饲料,就会比工业化养殖要安全健康许多倍。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阳光是最好的杀菌剂,也是很多能量和营养元素的来源。一生都晒不到太阳的家禽家畜,一定不会健康。
不一定要完全“野放”散养,但是至少需要保证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人不运动就不会健康,鸡鸭鹅猪也一样。
让养殖场的动物完全吃生态或有机饲料,对于目前大多农场来说是很不现实的,成本上根本负担不起。但是至少需要保证无转基因、且有足够的青饲料。这点需要跟农人询问清楚。
如果说明了不用抗生素给动物治病,那需要有替代方法,比如中草药。当然,是药三分毒,防患于未然是更重要的。
在臭烘烘、满是粪便的环境里生活的动物肯定是不健康的。我个人比较认同圈舍中铺设发酵床的做法,因为发酵床能够快速分解排泄物,避免臭味产生;而且发酵床不需要用水冲洗、不会造成水污染。
品种选择方面,同样不能过分单一,以避免病害爆发。有些生态农场特意选择一些长得慢但是生命力顽强的老品种家禽家畜,是一种很好的实践。
保证有阳光、干净的环境、充足的运动量、营养丰富的食物、干净的饮用水,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动物愉快地成长、并且塑造强大的免疫力。对于生态养殖和工业化养殖的区别比较陌生的朋友,不妨先看一些纪录片,比如Food Inc.等,形成对比后更容易做判断。
我遇到的一些生态农人已经自然而然地将环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上文提到的复育土壤、营造多样化生态系统其实都属于环保行动,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很多其他方面入手,比如——
节水——之所以把节水单独列出并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特别重要,却很少有人在做。在生态农场,我们可以注意看看是否有雨水收集、滴灌、覆盖保水、堆肥免冲洗厕所、废水过滤回用等设施。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太严重了,如果一个生态农场不做任何节水措施,其产品不一定不好,但可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
Reduce减少资源消耗——比如从产品包装上,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农场的用心程度。对于类似种植水准的菜园,我个人选择的就是包装极简化、基本无塑料袋的一家。
Reuse重复使用——有些农场不仅做农业生产,也是社区交流互助的平台,比如举办跳蚤市场,或是给贫困地区捐衣捐物的活动,让闲置物品充分得到重复利用。我们在农场用餐的话,也可以留意观察是否有可重复使用的餐具。
Recycle资源回收——包括厨余垃圾的回收、动植物废弃物的回收和堆肥、农场成员自己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等……比如有的农场会在送菜的同时取回会员家中收集的厨余垃圾、带回农场做堆肥,这是一种特别好的城乡联合的环保行动。还有的以休闲旅游为主题的农场用废弃木材改造成朴实美观的家具和装饰物,成本虽低、却是很环保和有创意的。
环保这个领域,可以做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一些农人自己动手建造节能建筑、在饮食中尽量减少荤食的比例、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减少化学洗涤剂的使用等等。
这些环保细节没必要全都做,但是作为生态农场需要有力所能及的行动。据我个人观察,一般在环保细节上做得好的农场,其他各个方面也基本都比较靠谱。(文:Jing 编辑:耕读工坊 仅供网友学习参考)